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各车上报车速车距,收到后依次回复。”前不久的一次驾驶复训中,对讲机中传来了连长李越前的声音。
“1号车车速60公里/小时,车距120米,完毕”“2号车车速60公里/小时,车距120米,完毕”……到了尾车这里,作为教练班长的我却犯了难:时速表的指针已经在90公里/小时处浮动,才勉强能跟上前车,但听着大家上报的车速都是60公里/小时,我顿时不知该如何是好。
“尾车报告车速车距,收到立刻回复!”对讲机那头,连长用严厉的声音催促道。我赶紧拿起对讲机上报了车速,和别人一样,也是60公里/小时。
“我的车速为啥这么快?”晚上回到宿舍,回想起白天复训时的种种场景,我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,而且越想心里越不踏实,觉得应该向连长说明情况,尽快解决好头车与尾车车速相差过大的问题,及时消除高原行车隐患。
“今天我报的车速并不是实际车速……”我敲开连长的门承认错误,并提及行车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,“车队行驶时,由于路况错综复杂,车与车之间的速度差叠加后产生连锁反应,导致车队越长,尾车与头车的车速差越大,给行车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。”
“我知道很多驾驶员报的车速不对,但你是第一个勇于提出质疑的人,值得肯定。”原来,连长凭借多年的行车经验判断,一个车队的车速不可能始终保持一致,其实各车驾驶员也心知肚明,但大家认为此事并不重要,听前车怎么报就跟着附和。
“这可不是小事,反映出训练作风不实。”连长说完,连夜组织干部骨干共同商讨解决办法。第二天,指导员吴盛年就此展开随机教育,对“不如实报告跟车时速”等现象提出严肃批评,战友们深受触动,纷纷检讨反思。
此后,驾驶训练依旧按计划进行,戈壁滩上铁骑飞驰,官兵们训练劲头高涨。连队按照新方案合理编组、科学施训,有效解决了车队行进时头车与尾车车速相差过大的问题。
(阿合卓勒·努尔兰别克、肖伯凡整理)(新疆军区某团六营一连下士 赵 阳)